發布日期:2022-09-09 瀏覽量:0 所屬欄目:網絡安全
隨著支付方式的不斷升級
每個人至少都有一張或多張銀行卡
隨之而來的是
不法分子的網絡詐騙手段愈發多樣
我們需不斷提升金融安全知識
才能抵擋防不勝防的詐騙手段
以下4種詐騙形式更需要我們牢記!
信用卡逾期詐騙
2022年1月,王先生接到一條短信,短信內容為:
王先生回撥短信內電話,按照詐騙分子提示告知了自己的手機號、身份證號、銀行卡信息、短信驗證碼等。隨后王先生收到了信用卡消費提示短信,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。
詐騙解析:
詐騙分子以未按時還款將被上報黑名單為由,誘導受害人一步一步操作,最終將受害人銀行賬戶的金額席卷一空。
安全提醒:
若您手機接收到賬戶逾期相關的短信或電話,一定要仔細辨別短信或電話內容是否真實,可登錄銀行官方網站或官方app查詢賬戶是否逾期或者立即撥打銀行客服電話進行查證。
代還信用卡詐騙
陳先生信用卡欠了3萬元無力償還,在網上看到有人稱能幫其代還信用卡,只需要出點手續費就行了,王先生立即聯系了對方,卻被對方以支付手續費等費用為由,先后向其轉了7500余元,隨后再也聯系不上。
詐騙解析:
代還信用卡有風險,容易成為詐騙的對象,不僅還款不成還反被詐騙,所以信用卡持卡人要理性消費,避免過度透支,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。
安全提醒:
如采用不正規的還款方式進行還款,還款人姓名和持卡人不一致,顯然是別人幫還的信用卡,長期如此,會讓銀行懷疑持卡人還款能力不行,會將持卡人列入高風險客戶名單,所以持卡人還需理性使用信用卡,選擇正規的還款渠道。
辦理網上貸款詐騙
孫先生接到自稱是某消費金融公司客戶經理周某的電話,聲稱可以為孫先生辦理貸款。孫先生同意后,通過周某發送的鏈接下載了偽造的某消費金融公司APP,并根據APP的指引完成操作并獲取偽造的10萬元授信額度。隨后,周某編造多種理由引導孫先生向某個人賬號先后轉賬5000元。等到孫先生追問貸款情況時,周某便銷聲匿跡。孫先生找到該消費金融公司進行投訴后,方知自己上當受騙。
詐騙解析:
詐騙分子以消費金融公司的名義制作偽造的APP,誘導消費者下載該APP并申請借款。消費者獲得“授信額度”后,不法分子以發放貸款為誘餌,誘導消費者先繳納一部分操作費、保證金等。
安全提醒:
下載軟件需認真分辨從官方渠道進行下載,從他人鏈接里下載的消費金融APP很可能是假的“釣魚”APP,會造成上當受騙的下場。
提升信用卡額度詐騙
李女士收到一條陌生號碼(106開頭)發來的短信稱可以無條件提升信用卡額度,并附有相關鏈接,李女士遂點擊該鏈接進入一個和銀行官方網站高度相似的網站,并根據提示輸入其信用卡號、身份證號、電話號碼及手機收到的驗證碼后,其信用卡中的8000余元被扣除,李女士意識到被騙,遂報警。
詐騙解析:
詐騙分子通過無條件提額吸引受騙者,令其點進違法鏈接,獲取到李女士的個人身份信息、聯系方式和賬戶信息,最終將李女士卡里的余額全部席卷一空。
安全提醒:
不要點擊短信中的陌生鏈接,更不要泄露銀行卡密碼、手機驗證碼等重要信息,辦理信用卡相關業務請到銀行網點或咨詢官方客服。
溫馨提醒
1.保護個人信息:要保護好個人身份信息和賬戶信息,在非必要情況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證號碼、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。
2.不輕信他人: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手機短信,不要輕易相信來歷不明的電話或者短信,避免給不法分子進一步設下圈套的機會。
3.不貪圖小利:信用卡還款選擇官方可靠的渠道,如自動存取款機(CRS)、網點柜臺、網上銀行主動還款、開通自動還款功能、手機銀行APP、第三方支付平臺(如微信、支付寶等)等。
4.不透露密碼:為銀行卡、網上銀行、手機銀行設置復雜程度較高的密碼,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轉發短信驗證碼及其他形式動態密碼。
5.不過度透支:信用卡持卡人要理性消費,量力而行,避免過度透支,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。
來源:“網絡詐騙終結者”微信公眾號,原文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JZYR0hNYWFcp_TMbVUamPQ